忙完前段时间的ゼミ合宿之后又想起来之前看的关于脑解码的资料,还是不甘心放弃,于是又翻出来一篇解码类的文献 Decoding Visual Object Categories in Early Somatosensory Cortex (Smith F W, Goodale M A. Decoding Visual Object Categories in Early Somatosensory Cortex[J]. Cerebral Cortex, 2015, 25(4):1020-31.)
这篇文章主要用fMRI做了这么几件事:
1. 给被试看常见物体的图片(三种手机,三种酒杯,三种苹果)→采PCG(S1+S2)区信号分类(显著大于chance,所以PCG区域包含category信息)→采V1区信号分类(三分类正确率飙到97%,显著高于PCG区);
2. 类间分类;
3. 莫名其妙的物体的类间和类内分类;
(对,我就是对后面这俩没什么兴趣)
因为是在PCG区域进行的分类,所以就比较好奇是否可以用EEG进行类似的分类。
谨慎思考以后认为,实验可以分成两部分,三个层次进行:
实验一、顺向实验:向被试呈现刺激图片,采集PCG区域和V1区域EEG信号;
实验二、逆向实验:不向被试呈现视觉刺激,采集PCG区域和V1区域EEG信号;
分析与假设:
1. 实验一中,PCG区EEG信号分类正确率显著高于随机概率;
2. 实验一中,V1区EEG信号分类正确率显著高于PCG区域信号分类正确率;
3. 实验二中,PCG区信号分类正确率显著或边缘显著高于V1区正确率。
预期结论:
1. 假设一成立,则EEG信号足以在躯体感觉区进行对物体类别的分类,同时证明人脑对物体的识别的一部分过程在躯体感觉区进行;
2. 假设二成立,则表示对可见物体的识别主要依赖于视觉皮层;
3. 假设三成立,则表示当人脑在想象已知物体的同时会想象出该物体的触感等信息。
=======================================================
开始学习用Psychtoolbox编写刺激程序了,一是因为唯一的Eprime机器用起来需要安排时间,效率低,二是为了以后利用fMRI进行实验做好准备。
邀请了两位新来的研究生一起工作,目前看来有干劲,势头不错,如果能顺利做完这些的话,院试应该也没什么问题了。
=======================================================
考虑补充实验三:刺激图片(仅物体图、手持物体图)
考察一:分类正确率是否有显著差异;
考察二:激活水平是否有显著差异;
这篇文章主要用fMRI做了这么几件事:
1. 给被试看常见物体的图片(三种手机,三种酒杯,三种苹果)→采PCG(S1+S2)区信号分类(显著大于chance,所以PCG区域包含category信息)→采V1区信号分类(三分类正确率飙到97%,显著高于PCG区);
2. 类间分类;
3. 莫名其妙的物体的类间和类内分类;
(对,我就是对后面这俩没什么兴趣)
因为是在PCG区域进行的分类,所以就比较好奇是否可以用EEG进行类似的分类。
谨慎思考以后认为,实验可以分成两部分,三个层次进行:
实验一、顺向实验:向被试呈现刺激图片,采集PCG区域和V1区域EEG信号;
实验二、逆向实验:不向被试呈现视觉刺激,采集PCG区域和V1区域EEG信号;
分析与假设:
1. 实验一中,PCG区EEG信号分类正确率显著高于随机概率;
2. 实验一中,V1区EEG信号分类正确率显著高于PCG区域信号分类正确率;
3. 实验二中,PCG区信号分类正确率显著或边缘显著高于V1区正确率。
预期结论:
1. 假设一成立,则EEG信号足以在躯体感觉区进行对物体类别的分类,同时证明人脑对物体的识别的一部分过程在躯体感觉区进行;
2. 假设二成立,则表示对可见物体的识别主要依赖于视觉皮层;
3. 假设三成立,则表示当人脑在想象已知物体的同时会想象出该物体的触感等信息。
=======================================================
开始学习用Psychtoolbox编写刺激程序了,一是因为唯一的Eprime机器用起来需要安排时间,效率低,二是为了以后利用fMRI进行实验做好准备。
邀请了两位新来的研究生一起工作,目前看来有干劲,势头不错,如果能顺利做完这些的话,院试应该也没什么问题了。
=======================================================
考虑补充实验三:刺激图片(仅物体图、手持物体图)
考察一:分类正确率是否有显著差异;
考察二:激活水平是否有显著差异;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