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一整天研究室都没什么人,结果我也就跟着无心向学玩儿起了文明5。。。
最新一期的NeuroImage上有这么一篇文章:Delta activity encodes taste information in the human brain,让我突然意识到自己似乎从来没关注过味觉方面的研究。
先说作者的结论:1. Delta活动(EEG信号的1-4Hz部分)在130 ms内编码味觉信息;2. Delta频段出现活动的时机与被试尝到了味道的时机存在同步;3. 不同任务需求的情况下,会出现不同的味觉响应模式。
实验是让12个正常的并且知情同意的被试品尝4种味道的溶液,分别是咸(氯化钠,德国一个超市买的)、酸(柠檬酸,美国一个公司产的)、甜(蔗糖,跟氯化钠是同一个超市买的)、苦(奎宁一水,味苦有毒,8g致死,跟柠檬酸同一家公司的),以及一种无热量甜味剂:善品糖(SPLENDA,个人认为简单理解成木糖醇就好),不过最后因为它在味觉知觉上的表现跟蔗糖没什么区别,所以后期分析数据的时候抛弃了善品糖的trials。
为了实验的严谨性,研究团队祭出了被称为味觉计的神器,使用时被试身体微微前倾,把额头顶在一个支架上,然后微微张嘴伸出一小节舌头。实验开始后,味觉计的喷头会以固定的温度(38℃)喷洒味觉溶液或冲洗水在被试的伸出的舌头上。为了防止舌头被喷麻,实验时间少于10 sec。
实验过程如下图。每个trial开始后屏幕中心出现十字标提醒被试集中注意力并保持静止状态,0.8-1.5 sec后味觉计喷射刺激,喷射持续0.9 sec,被试在感受到刺激后立刻进行按键反应,随后屏幕呈现两个bar,一个代表刺激强度,从“极度刺激”到“没感觉”,另一个代表被试感受,从“非常愉快”到“非常不愉快”。随后是9 sec的休息。最终得到总计300个trial的数据,每种刺激物60个trial。
数据采集略过,常规预处理略过,得到[-1.5 2.5]时间区间内的EEG信号,随后进行小波变换并用序间相干性(ITC)来量化事件相关相位同步的程度。想方设法优化信号去除噪音后,研究团队尝试利用SVM找到用于味觉编码的EEG信号的大概时间带和频带。
经过一步步尝试发现,四种信号主要在[1 4]频带上产生较大的差异。确定这一点后,研究者对信号进行[0.5 4.5]的滤波,再选取不同时段信号,发现位于130~450 ms的信号产生了超过平均的分类效果。
进一步研究发现,对比要求被试快速判断味觉的任务和延迟一段时间再让被试作出判断的任务,这两种任务的味觉响应的EEG模式不同。也就是说,味觉响应模式与任务需求是相关的。另外,味觉响应出现的时间与被试报告的时间具有显著的同步性,更快地出现EEG模式变化,被试的反应时也就越快。
*******************简单直率的分割线********************
妈耶大晚上才想起来今天没更新,一补就是两小时。
两小时看一篇文章也不算慢了吧QAQ
おやすみなさい。
评论
发表评论